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认证与评估 - 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学习指南(第一期)

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是对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条件保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检验。身为外院学子我们应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内容,积极投身评估准备工作,共同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理解评估理念

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十六字方针,追求“五自“质量文化即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致力于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二、熟悉评估流程

(一)评估时间

2025年11月-12月(线上+入校)

(二)评估申请

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地方高校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申请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第一类审核评估参评学校。

(三)学校自评

高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四)专家评审

评估专家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估考察,切实减轻高校负担。

1.线上评估:专家线上评估2-4周。

1审阅1+3+3材料,即1份《自评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

2在线听课:每位专家听3-4节,共约60-80节课。专家听课时,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有:①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计、讲稿、教学课件(PPT)、教学进度表、形成性评价方案、学生名单,②实验课:实验教学进程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学生选课分组名单、实验报告、实验教案。

3查阅文卷: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教学大纲)、毕业论文(设计)、试卷(整套材料)等材料清单、实验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

4线上访谈: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

2.入校评估:专家现场考察2-4天

1)深度访谈(一对一):内容涉及:本单位、部门围绕审核评估开展的工作及成效;如何理解评估的意义及对我校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落实办学定位与目标的举措及成效:对本部门、单位(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自评报告的了解程度等。

2听课看课(40余节次)。

3)考察走访(走遍所有学院和所有专业)、座谈会(教师、在校生、毕业生、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分管就业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用人单位等各类型)。

4)文卷审阅(比线上更细致)主要在学院审阅各项材料:制度建设、自评自建情况、持续改进支撑材料、实验室建设情况、教材建设情况、教师成长情况、教研室建设情况、试卷、毕业论文等。

反馈结论

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完成审核评估的高校名单,并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

(六)限期整改

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七)督导复查

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三、了解“两类四别”评估分类

新一轮审核评估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采取柔性分类方法,设计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我校属于第二类第二种(B2),即已经参加过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