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认证与评估 - 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学习指南(第三期)

在学习吉首大学的基本信息之后,相信大家对学校都有所了解。为帮助师生更深入理解评估核心内容,本期将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方面展开本次知识的学习。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是对2013-2018年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旨在引导高校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其“新”主要体现在五个维度:

(一)评估导向新

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评估内涵新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升级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评估类型新

采取柔性分类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由高校自主选择。

(四)评估方法新

实行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结合定性与定量、明察与暗访,为学校“诊断把脉”。

评估功能新

强化激励与约束作用,评估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制度,新一轮审核评估并非“另起炉灶”,而是继承了上轮“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五个度”等成熟经验,同时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聚焦立德树人、分类指导、评估整改等核心问题,形成系统的评估体系

二、为什么开展审核评估

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国家、行业与高校发展的共同需求,主要基于四方面考量:

(一)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举措

2020年,中央先后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正是统筹落实这些要求的具体行动,能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

二)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法定任务,40年实践证明其对提升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的制定,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审核评估制度,建立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

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

上轮审核评估虽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推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足、评估分类不明确、整改乏力等问题。新一轮评估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能针对性解决这些短板,提升评估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评估是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通用手段,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新一轮审核评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质量保障需求,体现国际评估共性趋向,能实现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机统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